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孝感站长网 (https://www.0712zz.cn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外闻 > 正文

天问一号入轨火星成功,火星,我们来了!

发布时间:2021-02-18 14:48:57 所属栏目:外闻 来源:态℃
导读:作者 | 静静 出品 | 网易科技《态℃》栏目组(公众号:tech_163) 2021年春节最强贺礼! 刚刚,中国“天问一号”进入火星轨道。 2月10日晚间,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“天问一号”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制动,发动机工作约15分钟后,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

“火星探测最大的难点在于’恐怖7分钟’,在进入、下降与着陆过程中,要在7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2万千米降低到零。这需要融合多种减速手段才能实现,包括气动外形、降落伞和反推等,也需要自主导航控制技术来保证。”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伟曾对《科技日报》表示。

据了解,在着陆前,探测器需要先将速度降下来,从4.8公里/秒减速到460米/秒,相当于先来一个急刹车;

天问一号入轨火星成功,火星,我们来了!

▲来自网易科技

接着,探测器打开降落伞,用90秒的时间将速度再降到95米/秒;

天问一号入轨火星成功,火星,我们来了!

天问一号入轨火星成功,火星,我们来了!

▲来自网易科技

最后,进入“着陆缓冲段”,这会儿探测器需要悬停避障,对火星表面进行观察,看一下地面有没有坑、大的石头,保证落地安全性。

天问一号入轨火星成功,火星,我们来了!

▲来自网易科技

“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减速方式。我国根据探月工程中的技术经验作为基础,将通过4个阶段逐步减速,最终使探测器平稳到达火星表面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曾向媒体透露,第一阶段为气动减速,第二阶段开降落伞,第三阶段动力减速开反推,第四阶段悬停避障;着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功后将释放火星车。

登陆火星是最具挑战之一,由于火星拥有大气层,要防止着陆器在下降过程中变得过热;而且仅凭落伞无法使着陆器减速,还需要减速火箭。在此前18次火星着陆任务重,仅有10次取得了成功。

在成功着陆之后,探测车将进行“拍照留念”、探测物质和元素、探测环境和侦测火星浅层地质结构,以及探测火星气象等。

天问一号入轨火星成功,火星,我们来了!

▲来自网易科技

依照计划,火星探测器寿命只有短短90个火星日,火星日比地球一天略长,为24小时40分钟,也就是三个月的时间。

至此,“天问一号”火星探测器即可完成其使命。

火星:人类第二家园

虽然登陆火星是如此艰难,但依然未能阻止人类探索的脚步。为何?

作为太阳系的行星之一,火星与地球在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,使得人们对火星探索一直抱有浓厚兴趣。

专家表示,火星不仅有大气,也有适宜的温度,和地球也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。研究火星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启示,极具价值的基础研究。

国外媒体曾经发表文章称,科学家在火星南极冰盖下发现了液态水存在的证据。这一发现更是激起了人们对火星的探索热情。

“火星是太阳系内与地球特点最为接近的行星,是人类未来移民的首选地。”张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。

这意味着,火星将是人类的“第二家园”。科学家甚至都已经提出了火星改造方案。

此次,除了中国的“天问一号”探测器之外,美国的“毅力号”火星车和阿联酋的“希望”火星探测器,在定于今年7月份发货时额,而原定于今年“探火”的欧洲与俄罗斯合作已宣布推迟到2022年。

为何都选择了2020年7月份发射?

天问一号入轨火星成功,火星,我们来了!

▲来自网易科技

据了解,每隔两年,全球都会迎来一次火星探测高潮,原因在于地球与火星位置的关系,每26个月火星会有一次距离地球最近的机会,距离只有5500万公里,这也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窗口。

此时实施火星探测,探测器飞行的路线最短,最省燃料。如果错过此次发射,就要在等26个月,下次发射窗口要等到2022年9月。

移民火星还要多久?

既然火星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“第二家园”,何时人类才能够移民火星呢?

商业火箭公司SpaceX的创始人马斯克曾经提出个火星移民计划:希望在火星建立社区,他还喊出如果把一个人的移居成本控制在20万美元左右,预计地球上至少有2万人愿意移民外星球,因为这比买房还便宜。

天问一号入轨火星成功,火星,我们来了!

“北斗女神”徐颖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曾表示,火星是我们的邻居,火星也是我们离太空最近的一个梦想。但是,如果人类真的想移民到火星上来生活的话,还有很多事情要做。比如解决物理层的问题,解决火星环境问题,包括火星大气问题。

“其实已经有科学家提出了火星移民的整体改造方案。大概多少年可以对火星改造完毕,移民火星,我觉得这个单位要用千年为单位计量。”徐颖认为。

雨果奖获得者、科幻作家郝景芳表示,在可以预见的未来,人类即使移民火星,也一定是在封闭环境下有限资源条件下的生存。

(编辑:孝感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