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孝感站长网 (https://www.0712zz.cn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动态 > 正文

手机"窃听风云"大调查:APP为啥要获取麦克风权限?

发布时间:2019-03-23 02:19:23 所属栏目:动态 来源:澎湃新闻(上海)
导读:(原标题:隔屏有耳调查|手机App偷听技术可行,但专家说性价比太低) 澎湃新闻记者 杨鑫倢 张宁 实习生 柳童 今年1月,网民kaikai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自己某天中午跟朋友吃饭时,聊到过单反相机,随后12时22分又在微信群中提到“单反”,结果13时就收到了
副标题[/!--empirenews.page--]

(原标题:隔屏有耳调查|手机App偷听技术可行,但专家说性价比太低)

手机窃听风云大调查:APP为啥要获取麦克风权限?

澎湃新闻记者 杨鑫倢 张宁 实习生 柳童

今年1月,网民kaikai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自己某天中午跟朋友吃饭时,聊到过单反相机,随后12时22分又在微信群中提到“单反”,结果13时就收到了京东发来的关于单反相机促销的短信。

另一位网民小饭则表示,头一天在大学寝室里和室友聊天谈论到的蓝牙音箱,第二天就出现在了淘宝“有好货”的推送流中,品牌、型号都一样,“我平时完全不关注蓝牙音箱的,所以才觉得很奇怪,突然给我推荐这个。”

近日,消费者对于手机App会不会偷听用户讲话的担忧,开始蔓延。淘宝、京东、饿了么、美团点评、今日头条、百度等多款国内主流App,普遍受到用户质疑。

虽然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再三强调,不存在所谓窃听行为,但每当这样的怀疑和猜测被曝出,都会引发广泛讨论。

手机“窃听风云”究竟是阴谋论还是确有其事?这些所谓的“大数据智能推荐”,是真的智能,还是窃听所得?这些智能推荐能否关闭?澎湃新闻记者就此展开调查。

手机窃听风云大调查:APP为啥要获取麦克风权限?

国内主流App获取麦克风权限理由

App、智能音箱、电视技术上如何实现窃听

不少国内网民讲述了自己疑似被手机App窃听谈话内容的经历。

上海的韩先生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,自己去年和女友在杭州九溪散步,其间女友提到想要买一双“溯溪鞋”,而当晚手机淘宝首个推荐商品正巧也是“溯溪鞋”。“我平时不爱运动,绝不会主动搜索这类相关商品,何况是精确到这三个字?”韩先生说。

类似的情况也在国外出现。有外媒记者发表文章称,自己和朋友在杂货店询问了解之后,买了一些此前未曾听过的品牌的啤酒。15分钟后,朋友的Instagram中便出现了该品牌啤酒的广告。另一篇报道中作者提到,自己在说过“下星期的聚会需要一些花”之后,Instagram里也出现了花店的广告。

现在很多App都希望获取手机麦克风权限,这背后究竟有何用途?

澎湃新闻记者查阅了国内几家主流App获取麦克风权限的理由,比如,淘宝、京东等电商App是出于让用户方便使用语音购物或与客服语音交互的目的,微信、QQ等社交App则出于语音输入或语音转文字等目的,美团点评等生活O2O平台则是出于分享点评视频等目的。

但是,这些App会不会假借获取摄像头和麦克风权限,随时监控用户的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?

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(CNNVD)特聘专家、北京未来安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王英键(安全圈内被称作“呆神”)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技术上来说,的确可以实现窃听,苹果系统复杂一些,调取录音权限时,苹果系统会提醒用户;安卓系统相对容易,比如在安卓平台下植入木马,获得手机更高权限,通过篡改系统,来控制麦克风,截取数据。不仅可以窃听,还可以发出位置信息,有时候看上去关机了,但实际上它还在后台运作。

不过,记者了解到,目前基本上没有App会强制用户打开麦克风权限,如果不打开依然可以正常使用App。

安全专家李铁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除了App,手机语音助手、智能电视、智能音箱也不能排除在“监听”你的可能。

国外网络安全公司Asterix的高级安全顾问Peter Henway曾向媒体表示,从技术上讲,手机只会记录用户发出“嘿,Siri”或“OK,谷歌”这样的触发词时所说的话,但是由于它需要捕捉用户所述关键词,手机是会一直保持监听状态的。

有法律人士表示,App利用获取的上述权限对用户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“监视”、“监听”,是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明令禁止的。

窃听成本高昂,开发一个木马成本十几万元

“但窃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。”王英键分析道,,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,从操作路径上来看,大量的录音内容需要分析才能有用,这不可能靠人来处理,那么就需要手机或者上传云端来进行,分析完关键词后再回传服务器,给用户推荐商品和信息,“如果在手机上进行,这样大规模的动作,会占用手机资源,拖累运行速度;如果上传云端,这些App都是上亿的用户量,则会产生巨大的流量,对公司来说是很大的成本。此外,还要考虑到谈话方言、噪音等干扰因素。”

而在安卓平台上,王英键还提到,如果窃听木马大范围应用,则会立即被安全厂商查杀病毒。此外,安卓8系统以后,对隐私提出更高要求,当App在后台操作时,对调用手机硬件更加规范。

王英键认为,窃听这种非法手段风险与收益并不成比例,成本非常高,比如开发一个木马的成本在十几万元左右,而最终推荐效果也并不一定有多好。

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通信研究所副教授钱良也表示:“严格意义上的实时窃听技术的确存在,但这类产品造价高昂且考虑到其特殊用途,目前在民用市场是不可能看到类似产品的。”

360安全专家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,对开发App的企业而言,这种行为会造成设备耗电量的大幅上升,用户体验严重下降,此外采集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无效数据,且体积巨大,传输、处理和存储这些数据都会带来极高的成本。因此正规App不可能利用摄像头和麦克风权限对用户进行“监视”、“监听”。

李铁军也表示,“一般情况下,手机、电视、音箱的这种监听,因为有系统沙箱隔离机制,App不会越权获取到数据。厂商目前也没有将数据交给第三方。当然,如果黑客攻击,则不好说了。”

Facebook广告部门有一位工程师Antonio García Martínez,在《连线》杂志上也曾撰文解释了为什么Facebook不能监听用户。他说了三点理由:

第一,监听用户产生的数据非常多,Facebook难负其重。

整个过程就相当于用户在持续不断地给Facebook打电话。以用户使用半天手机来计算,这一过程产生的数据仅在美国就有20PB,是Facebook每天处理数据的33倍还要多。而且,在“打电话”状态,也会影响手机的其他功能。

第二,像智能助手那样监控,Facebook很难做到。

智能语音助手都需要特定的触发词来唤醒,但Facebook没有特定的唤醒词,想从谈话中获取每一个对它有价值的关键词,需要在本地(手机上)将语音转换成文本进行识别。整个过程,就是算iPhone X,分分钟也得变成砖。

第三,用户语音数据,对广告商来说没多大价值。

京东、今日头条、饿了么、美团、百度回应

对于用户普遍关心的窃听问题,截至发稿,多家公司对澎湃新闻记者作出回应。

(编辑:孝感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热点阅读